搜索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正文

12年前,“高考神话”王百洋,以716分保送北大,如今怎样了

2023-05-02 来源:步旅网

“高考神话”

“他上课不能抬头,一抬头我们就知道讲错了。”

这是王百洋的老师对他的评价。

2009年,16岁的王百洋参加高考,以716分的成绩击败9省理科状元,保送北大物理系,成为了轰动全国的“高考神话”。


毕业后,考入香港大学读硕士,又到美国西北大学深造,王百洋的“成神之路”依然在延续。

那么,这位“九省状元王”究竟是如何炼成的?

他曾发誓要报效祖国,如今13年过去了,他做到了吗?

天才王百洋

王百洋是家中独子,出生在1993年的哈尔滨。

他的父亲是自由职业,母亲是一名护士,家境算不上富裕,在学习方面父母也帮不上忙。但是王百洋天生就是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三岁时就以天才般的学习能力,让自己的父亲吓了一跳。


父亲王德昌喜欢读书,家中藏书丰富,年幼的王百洋也经常翻弄书籍。起先,王德昌以为儿子是抱着书玩耍,却无意中发现王百洋竟将书上的字认了大半。

王德昌专门测试过,才三岁的王百洋认识3000多个字,而与他同龄的孩子大多还在学说话。

王百洋喜欢听书页翻动声,简直比父亲还要痴迷读书,四岁时就能够独立阅读文学名著,如果父母不将他抱走,他能抱着书本读一整天。

自从发现了儿子天赋异禀,王德昌便经常带他去书店,只要是儿子喜欢的书,就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。


王百洋的阅读范围很广,从不局限于一类,从历史到科普再到虚构的小说,有时他连地图册都能翻看一整天。大量的阅读扩充了王百洋的眼界,也让他养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,不管是学什么,他总能快速掌握,很快就成了远近闻名的“神童”。

读小学四年级时,因为父母工作变动,王百洋转到大连读书。由于两地用的教材内容不同,大连的老师建议王百洋留级一年。

身为父亲的王德昌却表示,没关系,他儿子非常聪明,甚至可以直接跳级。老师就给了王百洋一套试题,他现场答题,果然以高分成绩顺利跳级入读。

一年后,王德昌夫妇又回到了哈尔滨,跟着一起回去的王百洋,也再一次面临了升学问题。


大连上学是六三制,哈尔滨上学则是五四制,原本已经拿到了小学毕业证的王百洋,却被新学校的老师要求留级一年。父亲王德昌再次站出来说服了老师,让王百洋再次当场测试,并以极其优秀的成绩征服了新老师。

当时只有10岁的王百洋,成为了一名哈尔滨松雷中学的初二学生,是年龄最小的学生,也是全年级成绩最优秀的那一个。后来就连老师都担心耽误了他,直接建议王百洋跳级读高中。

前两次态度坚决的王德昌,这次却表现得极为理智,希望儿子不要受到太多压力,以免发生“伤仲永”的情况。他希望王百洋能在享受初中生活的同时,将基础知识稳扎稳打。


虽然从未上过任何辅导班,年龄最小的王百洋却一直走在年级前列,家里的奖状多得要用纸盒装。而他在稳抓学习的同时,还经常参加各种兴趣活动,做到了全面发展。

而等他升入高中之后,老师们的“噩梦”也就到来了。

老师们的“噩梦”

王百洋刚一入读高中,就让他的老师患上了“紧张病”。

换成别人的老师,最怕的就是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。但王百洋的老师却更害怕他在课上抬起头。

根据王百洋的老师和同学回忆,王百洋上课时总是低头看着自己的书本,手上不断书写演算,基本不会抬头。一旦王百洋抬起头看黑板了,那就说明老师讲错了,这就让教导他的老师们整日“胆战心惊”。


不过在课下,老师们跟王百洋的关系非常亲密,经常与他聊天谈心,给他预习和复习方面的指导。

王百洋从不死读书,在课余时间会与同学们说笑玩闹,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分享给他们,还经常一起去踢足球,有时也会参加文艺演出,登台唱歌,而且从不怯场,被老师们称赞“心理素质真好”。

王百洋家就住在热闹的集镇附近,不分昼夜窗外全是吵闹声。但王百洋只要一进入学习状态,那些吵闹声便仿佛根本不存在,从来都不会打扰到他。可见王百洋的定力有多强。


2009年1月份,只有16岁的王百洋在老师的推荐下来到北京大学,轻轻松松通过了自主招生考试,这就意味着他不必再参加6月的高考了。

但是王百洋却想试一试自己究竟几斤几两,于是等到6月份时,他与同学们一起参加了高考。考完试,王德昌来接儿子回家。他跟其他家长一样,随口询问王百洋考得怎么样。

王百洋用比较保守的语气回答:“也就700分吧。”

要知道,高考满分才750分,700分已经是个难以想象的高分了,一直以来相信儿子的王德昌都不禁有些怀疑。


结果成绩公布那天,王德昌得知,王百洋语文128分,数学149分,外语144分,理综295分,加起来716分,是当年黑龙江省理科第一。

王德昌这才意识到,原来儿子估算成绩时真的比较保守了。王德昌夫妇差点被这个巨大的喜悦砸懵了,却没想到,惊喜的事情还在后面。

这次考试用的是全国统一考卷,王百洋凭着716分的成绩,击败当年其他9个省的高考状元,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轰动,而他“九省状元王”和“高考神话”的名号也不胫而走。

“九省状元王”

成为力压9省高考状元的“状元王”是一种什么体验?

被人问起这样的问题,王百洋只是平静地回答说:“我还年轻,未来的路还很长,我想要创造属于我的历史。”


他的这番回答十分谦逊,却也难掩属于年轻人的大胆“野心”。

早就通过了自主招生考试的王百洋,轻轻松松地入读了北京大学的物理学专业。当身边的亲朋好友还不断地前来祝贺时,王百洋却已经静下心来,开始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了。

他提前搜集了物理学专业的知识,依靠自己的能力展开自学,淡定得仿佛刚刚创下“高考神话”的人不是他自己一样。

有记者专门跑来采访,询问王百洋接下来有什么打算。王百洋回答说,他只想好好学习,将来报效祖国。


而当记者们转头询问他的父亲王德昌,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什么秘诀时,王德昌认为,他对儿子的成长有影响,但是影响并不大,主要还是靠王百洋自己的天赋与努力。

不过王德昌也表示,他还是为儿子把握了大致的方向,既能看到儿子的优点从而着手培养,又没有强行“揠苗助长”,而是让儿子一路快快乐乐地投入学习之中,以学习为兴趣,而不是负担。

正是因为王德昌的及时引导,才让王百洋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,没有荒废天分,也没有浪费时间。


真正能够决定一个孩子能走多远的,并不是家庭起点和父母的学历,而是像王德昌这样,以言传身教影响孩子的父母,毕竟人是被习惯塑造的,好的习惯就能塑造一个优秀的人。

王百洋在北大学习期间,依旧保持着这份良好的学习习惯,在他本科毕业后,转到香港大学读硕士,后来又去到美国西北大学继续深造。当时有很多人都担心他会一去不回,但是王百洋却再次保证,一定会回来报效祖国。

如今,王百洋早已学成归来,不过他依旧保持着低调的作风,国内很少再出现关于他的报道,这也让很多人都不再了解这位“学神”后来的情况。


他没有忘记过去许下的誓言,从美国学成归来后,便投身到国家的科研工作之中,成为一颗不起眼,却万分重要的“螺丝钉”。

虽然不再像过去那样光芒万丈,王百洋隐于人群,却依旧是闪闪发亮的明星。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