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:2024-10-24 08:59
共1个回答
热心网友 时间:2024-10-25 14:19
《学记》原文,古之大教,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,此谓君子欲化民成俗,必由学。玉不琢不成器,人不学不知其道,故王者建国时,必先设学,玉器、人道皆需通过学习方能完善。
古之学者,比物丑类,学习无界,其道相通。学习如烹调佳肴,非尝之不知其旨,学习如探索至道,非学之不知其善。学而后知不足,教而后知困,自反自强,教学相长。
古之教者,家塾、庠序、国学,等级分明。一年初入学,三年敬业乐群,五年博习亲师,七年论学取友,九年知类通达,成就小成。以此化民易俗,近悦远来,此大学之道。
大学之教,仪式庄重,示敬道。入学鼓箧,示业之始,夏楚收威,官其始也。时观而弗语,存其心也。幼者听而弗问,学不躐等。七者,教之大伦,为学者所遵循。
大学之法,豫时孙摩。发禁于未发,当其可之时,不陵节施,相观善之,此四者兴教之基。
今之教者,或失其道,使人不由其诚,教不尽其材,施悖求佛。隐学疾师,苦难不知其益,虽终学业,去之必速,此教之废。
君子知兴废之道,择师慎之。善学者,师逸而功倍,善教者,使人继志。知其心,能救失,长善救失,善喻之道。
学者有四失,教者必知,心有不同,知其心,能救失。师者,所以学为君,择师慎之。三王四代,唯其师,尊师之道。
学之道,严师为难,师严则道尊,尊师知敬学。君臣之礼,当师则不臣,大学之礼,尊师如天子无北面。善学者,师逸功倍,不善学者,师勤功半。
学习之道,记问不足为师,必听语。善待问,如撞钟,叩小鸣,叩大鸣,从容尽声。善答问,反此。此皆进学之道。
古之学者,比物丑类,学无界,道相通。学习如烹调、探索,非尝、非学,不知其旨、其善。学习之道,大德不官,大道不器,大信不约,大时不齐,察此四者,可志于学。
三王之祭川,先河而后海,此之谓务本。学习之道,始于基础,终至博大,此乃学习之本。
《学记》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、教学问题的论著。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《礼记》中的一篇,写作于战国晚期。据郭沫若考证,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。《学记》文字言简意赅,喻辞生动,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,教育和教学的制度、原则和方法,教师的地位和作用,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